穿戴厚厚防护服焊接工全副武装手艺作业—— 60℃高温如过“火焰山”
唐僧师徒四人,取经途中通过火焰山。而在我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有限公司化工机械厂的焊接厂房内,工人们每天作业都像过“火焰山”。
化工机械厂诞生于1934年,前身为我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兴办的永利铔厂铁工房。1956年,南化机实验成功我国第一台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,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国务院嘉奖令。
8月13日上午10点,记者来到焊接厂房。虽然当天受飓风“摩羯”影响,厂房外暴风高文,但厂房内却是焊花飘动、机器轰鸣,热浪滚滚。一进门,感觉进了“火焰山”,耀眼的弧光和四溅的火花逼得人睁不开眼。一个巨大的钢圈底部,七八个喷着火的焊枪正喷着火焰,对钢板进行高温加热。远远地,记者就被迎面而来的热浪包裹。而钢圈中心,一名工人正在进行焊接作业,他的脚底便是被熊熊火焰炙烤的钢板。周围,一台大电扇正铆足了劲,向工人方向吹冷风,但眨眼间就被烤成热风。
车间主任冯志强和记者说,由于这是高强钢,焊接前有必要要将钢板预热到200℃,他们用测温枪试过,接近钢板的温度大约是60℃,工人们有必要在这个温度下进行焊接作业。为防止被灼伤,工人们都有必要全副武装,穿戴厚厚的防护服,脖子和头部有维护,脚踝处有脚罩,站立的当地还铺上了隔热的木板。由于温度过高,焊接工人每30分钟就要换班。记者企图站上钢板感受一下,但由于没有防护,当即就被耀眼的焊接火花逼得无功而返。
记者看了十多分钟,正好轮到焊接工人换班。从钢圈上下来的焊接工人摆开头罩,记者这才发现,居然是个女工人,脸上被烤得红扑扑的。焊接工人名叫王燕宁,记者跟着她来到车间歇息室,这里有空调。王燕宁喝了一碗歇息室里早就准备好的冬瓜排骨海带汤,坐在椅子上歇息。她和记者说,本年42岁,干焊工现已18年了。“在火烤的钢圈上作业什么感觉?你想想蒸馒头,就那感觉。”王燕宁说,作业几分钟后,身上的防护服就会湿透,汗水滴到钢板上,不到一秒钟就干了。一天8小时作业,衣服汗湿烤干再汗湿……虽然是在高温环境下,但焊接作业一点都不能大意。正在焊接的设备是大型EO反应器的一部分,总长有20多米,筒体由7节钢圈焊接衔接而成,光焊接点就有100多个,一旦哪个焊接点没做好,过后返修特别费事。
机械厂焊接老工人、江苏省首席技术大师高申华介绍,2009年开端,南化公司化机厂开端研制大型环氧乙烷—乙二醇(EO)反应器,一年后研制成功,也标志着石油化学工业设备的百分百国产化。近几年,公司赶紧新工艺、新材料研制,焊接设备自动化率已达到50%以上,极大改进了作业环境。但不少大型非标设备,仍是需求工人手动焊接。
- 上一篇:顶流塌房声明里
- 下一篇: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隆重举行2025年藏历木蛇新年庆祝活动